開封琉璃塔多災多難,卻為何千年不倒輪癡
開封城飽經黃河水患,泥沙淤積,古城墻和宮殿被深埋在地下,到了現代,同期建筑只剩下開寶寺的這座佛塔。
踏著菊花文化節的節奏,第二次來參拜這座塔,仍然滿懷虔敬。世間萬物都是因緣聚合的產物,佛塔經歷了這么多年風雨,仍然屹立不倒,這樣的現象正如人們對佛法的珍視經歷了千百年仍然未曾改變一般,佛塔在強大的愿力支撐之下,閃爍著耀眼光芒,因為信仰,而異常堅固。
矗立鐵塔之下,凝望塔身夾縫中的荒草,想象著時光倒流,轉動歷史的關鍵時刻!
屹立不倒的鐵塔同時也是開封城的見證,它看見過盛世的風花雪月,亂世的刀光劍影;它沐浴過文人騷客矯情詞藻,帝王將相寄于上天的囑托。緣聚緣散,日月輪轉,在靜默的鐵塔面前,塵封往事如煙如夢……
舍利
千年前,宋太祖趙匡胤在接手吳越王江浙一帶的地盤同時,得到了一塊兒阿育王寺的佛舍利。他將佛舍利供奉在東京的滋福殿中,后來又命人在城內開寶寺的福圣院中修建了當時被稱之為“京城之冠”的13層木塔,用作供奉佛舍利,這就是開寶寺塔。
55年后,木塔毀于雷火,年,宋仁宗重修此塔,將塔身換成了當時天下最金貴的琉璃材質,一直保存至今。
改朝換代到了元朝,鐵塔仍然受人膜拜。金正大二年(年),哀宗完顏守緒曾重修寺廟。元人,馮子振有一首描寫鐵塔燃燈盛況的詩:
擎天一柱礙云低,破暗功同日月齊。
半夜火龍翻地軸,八方星象下天梯。
光搖瀲滟沿珠蚌,影塔滄溟照水犀。
文焰逼人高萬丈,倒提鐵筆向空題。
然而,到了明末,崇禎皇帝的天下大亂,李自成帶領農民軍從陜西沖過來攻打開封城,不克,于是在汛期掘開黃河堤壩,導致黃河倒灌淮河,泥沙俱下,開封城被淹沒。從那以后鐵塔頹廢了。清代人,候樸,寫詩說:
苕峣破寺剩浮圖,一望蕭條野色鋪。
佛座凄涼饑鼠臥,禪房寂厲舊僧無。
沙埋前代隋唐瓦;云暗千年舍利珠。
幾拭殘碑尋舊跡,苔深斷字半胡涂。
而今,承載了這么多苦難的鐵塔,三層基座還深埋地下,地宮連同佛舍利都成了千古之謎。
鐵塔行云
開寶寺鐵塔的加持力不可思議,即使在近代軍閥混戰,日本入侵,也能毫發無損,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。鐵塔緘默不語,卻非常勵志,它支撐著開封人的信念,一路走來,終于到了21世紀的全民旅游盛世!
參拜接引殿、玉佛殿,繞塔數周,望著塔身上的人頭鳥身,獨角脊獸,撓著頭揣摩其中的意境……。
鐵色琉璃瓦遍布塔身,是鐵打銅鑄的深沉色調,每一塊磚頭的花紋都是精工之作。鐵塔腰圍盡管比較細,塔身還傾斜,但仍然可以攀登,可是次仁君身材過于龐大,未被允進入。
聽上去的矯情人說:“塔身內旋梯登道,盤旋而上,直至塔頂。登到第五層時,可以看到開封市內街景,登到第七層時,看得到郊外農田和護城大堤,第九層便可看到黃河如帶,到了第十二層會覺得祥云纏身,和風撲面,猶若步入太虛,故有“鐵塔行云”之稱。而第十三層,是神秘三寶境界,封存著建寺時信眾們對佛舍利的供養,不得進入……”
夜涼如水,傾聽一尊佛塔!
夜幕降臨,鐵塔在人造燈光的裝扮下,搖身變成講述老開封的動態熒幕背景,在現代人的面前,它也要“秀”一把了。
《鐵塔傳奇》光影秀演出共分《佛祖舍利安奉大典》實景演出和《鐵塔傳奇》光影秀兩部分。以宏大的規模,嚴格的宗教儀軌,華麗的儀仗,再次呈現了鐵塔落成暨佛祖舍利安奉這一歷史盛事。全劇共分三幕,分別為:山門迎圣、儀仗巡游、安奉祈福。
鐵塔光影秀運用4D成像、全息技術、建筑投影、水幕電影、激光造型,通過香霧等機械手段,讓觀眾品位鐵塔所經歷過的歲月甘苦。
全劇40分鐘,通過對鐵塔的前世、重建、劫難、今生和佛光五個篇章傳奇故事的詮釋,勾畫出鐵塔靈秀、智慧、光明的佛國樂土色彩……
深秋,滿城菊香,再次相遇鐵塔,好似拜會了一位老友。我相信鐵塔本身是有靈的生命體,在歷史的長河中,它所經歷的種種磨難,已讓它功德圓滿,化身成佛。
然而,人的壽命太短,在千百個暗黑輪回劫中,也不一定能遇到佛塔。開封鐵塔功德無量,無論時代給鐵塔穿什么款的衣服,歸根結底,鐵塔因佛法智慧而生,扮演著燈塔坐標的角色,即使在歷史最冷酷的時期,鐵塔也溫暖而光明,依舊照亮路人前行。
貼士
我采集了關于開封鐵塔的旅游靈感,這里適合帶父母/一家人共同體驗。全年來玩最佳。
推薦景點:龍亭開寶寺開封府大相國寺天波楊府翰園萬歲山
娛樂體驗:游園
特色購物:老開封七味草
特色住宿:中州國際大酒店
轉載請注明:http://www.bffz.net/kfys/66097.html